English

浓缩在七十二小时里的网络人生

1998-08-25 来源:光明日报 李君 我有话说

对于来自北京二十余所中学的30名学生来说,8月3日至6日这刚刚过去的3天是不平常的3天。这3天里,他们离开喧嚣繁闹的都市,走进一个单纯的网络世界。

这就是北京市第五中学网络学校组织的,历时3天的“五中网校未来网络教育体验营”。

网上有你想要的一切

刚一到营地,孩子们就被这里怪异的气氛吸引住了。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在网上完成。网上讲课、网上讨论、网上写论文、网上答疑、网上交作业,甚至什么时候吃饭、睡觉……都必须从网上找到相应的指令。

教学指导老师是来自五中的年轻老师赵越。当他通过Internet-phone出现在营员们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时总是一脸的笑容可掬,可你想当面问他什么问题却总得到这样莫名其妙的回答:“我在线,上网来找我。”

真正是网络化生存了。整个营地虽然有可能全天都静悄悄的,但网上却是热闹非凡,3天时间里,30名营员通过五中网校的网络平台共计完成总篇幅12000字的论文6篇,提交营员日记共计3次约6000余字,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在网上制作多媒体营地快报3期,访问国内外教育站点数十个,每人上网时间达20多个小时……

网络社会需要你的自觉行为

夏令营规定早上六点钟起床,六点二十到三十分集合训练。所有营员获知第二天的日程安排都需在当天晚上从网络中下载。除了网络中的提示或要求外,再也没人提醒甚至暗示。

六点二十到了,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在集合地点集结。一点数,少了七个人,全是女孩。女孩子们其实早就洗漱完毕。她们站在楼道里东张西望,有几个辅导老师就站在不远的地方看着她们,却一言不发。在差两分钟就到最后集合时间时,女孩们如梦方醒——不会再有任何提示了,队伍已经开始集合!六点三十分,整个队伍不缺一人全员集合。在这个事件之后,网络上的日程成为学生们严格遵守的铁律。

五中网校校长傅鸣说,网络教育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学习的主动性。其实这是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模式,也是一个更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的学习模式。在网校里,没有人再去督促你做作业,督促你背书,督促你去完成什么。多媒体教案就放在那里,学习变成了一件很主动的工作,当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主动了解哪一部分知识的时候,也就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

网络上的学生团队

30个孩子从营地生活的一开始就被分成了6个团队,他们有各自的队长,有各自起的很新潮的名字,比如“闪”,“未来战士”什么的。他们被告之,同行同止,在任何项目中都不让一个同学掉队是团队的职责和光荣。

网络时代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与沟通的时代。当面对一台电脑、一条联网线路就等于面对整个世界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体验营中有一个课程叫“沟通训练”。每队队长要用语言向组员们描绘一张复杂的几何图案。队员们再凭着听到的信息将几何图案绘画在纸上。结果二十多人写成了二十多张不同的图案。营员们一起讨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每个队都在确认内部认同的沟通方式,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图形各队交换听写,这次准确率居然高达80%。

还有一次,老师要求各队2个小时写一篇有关网络教育的论文,而且要在2000字以上。营员们一听就傻了眼。2小时,别说写论文,就是那十几个网站也不够看的。有的团队迅速反应过来,开始分工合作。谁负责查找网站、谁负责拉检索清单、谁负责编辑下载内容、谁负责打字。大家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在网络上,最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方法是团队,这将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经验。

是网络教育还是电子教参

网络教育应该说已经不是一个太新的话题了。两年前,北京市第一所网校诞生,网络教育自那以后一直是网络界和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但仅仅将老师的教案以纯文本文件格式传到用户的终端上就算完成了网络教育了吗?学校的文化气氛、同龄人群体的相互认同、除了课堂教学之外的素质养成等等,都是可以通过纯文本传输的吗?

就像每年9月当新学年开始的时候,卖教参的书店门前总难免排起长队来一样,在两年前,网络教育不过是通过一条时髦的通道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份电子教参。

但这绝不是网络教育的全部。

教学活动当然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教育的主体,但网络教育还有一个附加功能,是使学生从小习惯一种网络化生存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是人们进入未来信息社会的一把钥匙。

这为网络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教给孩子们怎么学习,又要教给孩子们怎么做人:既要有应试教育,又要有素质教育。

五中网校,正是要探索这样一种真正的网络教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